Qiu Siyao

Qiu SiyaoQiu SiyaoQiu Siyao
  • Home
  • WORK
  • More
    • Home
    • WORK

Qiu Siyao

Qiu SiyaoQiu SiyaoQiu Siyao
  • Home
  • WORK

The Same Scenery

相同的风景

疫情以来,有两个画面一直反复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一是无处不在的安全距离标线。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一条条间隔一米的线段区隔开来。因为有了社交距离的限制,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变得更微妙了。人们变得更机警,更敏感,更在意。这实在是一种特别难得的状态——当各种感觉器官被调用起来的时候,你的边界感突然就被唤醒了。你会意识到,距离一米的这条边界线,并不总是绝对安全的,之所以把安全社交距离划定在一米,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无法承受更远的距离。 


这个时候,主动性就出现了,你其实不需要别人来在你脚边画一个圈,你其实知道什么样的距离是危险的,什么样的距离是安全的。当你站在悬崖边缘,身体会用它的紧张告诉你,而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走在路上或者坐在电脑前,其实是很难觉察到到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的。或者说,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和自己身体的关系。广义的边界无处不在,更多时候,只是你意识不到了。 


另一个画面,是隔离期间的阳台。足不出户的日子里,阳台成了连接外界的唯一出口。气味、乐声、笑颜从这里出发,也从这里被注入。无论阳台外是楼宇还是森林,对于这一方方阳台来说,都是视觉的焦点,都是唯一的风景。楼下香樟的嫩芽比昨天又多了一些,对面飘窗上的布偶被挪动了位置,远方楼宇中有没有一双和我一样好奇张望的眼睛?风景中的诸细节得以被一一对焦、识别、锁定。相应地,每一方阳台也都成为舞台,提供着不尽相同的风景。 


因此,这件作品主要提取了“边界”与“阳台”这两个意象。在边界左右,在阳台内外,分配一份相同的风景。


1884年柏林会议,列强在地图上用尺子跨越了河流与山脉,跨越了种族与语言,时至今日,这些轻巧的直线仍然是潜在的冲突来源,大多数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仍然在延用殖民时期遗留下的边界。2007年起,非洲联盟(AU)启动了边境计划(BODER PLAN),以明确并管理非洲诸国之间的边界,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非盟从法国、比利时等前宗主国调取了1845-1956年时期的边界条约以作参考。 


边界,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边界,其正当性仍然值得被怀疑。这个世界并不能被诸边界泾渭分明地一分为二,而是由千差万别却紧密相关的现象所共同组成的。边界的划定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发生的,当情境发生转移,边界也应当随之作出调整。 


然而当知识性取代了现场感、外在规律内化为内在习惯,简化倾向加固了内外区隔时,人为设定的边界反过来使人们失去对于边界的感知能力。  边界本身并不总是清晰肯定的,人们在一时一地所划定的边界,也不总是一劳永逸的。        

                  

我与我邻居的边界是可以被笃定地划定的吗? 划定边界的人是否曾踏足过那片土地? 当阳台成为焦点,向外看,并与比自己更大的事物保持联系。   

Installation/2021

起落的升降机携带着阳台,掀开或是闭合两侧的巨幅窗帘。窗帘上印着北非某处的地貌景观。两片窗帘的接缝处恰好是一条笔直的国界线。这条笔直的中线曾是殖民者用尺子在地图上,跨越地理的坎坷和粗粝,肯定而畅快地画下的。 

阳台上,所见的是日复一日的落日。

透明屏幕为阳台内外、界线左右的观者提供了相同的风景。

Find out more pics

Photo Gallery

The same scenery-1

    Copyright © 2022 Qiusiyao - All Rights Reserved.

    • WORK

    Powered by GoDaddy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We use cookies to analyze website traffic and optimize your website experience. By accepting our use of cookies, your data will be aggregated with all other user data.

    Accept